//www.swimoore.com

您的位置: 股票易点通> 股票知识> 股票入门> 正文

[[炒股入门]股权投资中的GP/LP(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

GP(General Partner)即普通合伙人,主要是那些进行投资决策的人员,通常情况下就是投资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士。

LP(Limited Partner)即有限合伙人,主要指出资人士。

LP、GP关系的缘起逻辑,大致如下:大额度资金投资公司通常会有很多不同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至少需要上千万乃至数亿元的投资金额,但是,投资公司的GP们并没有足够多的金钱,或者,GP为了分摊风险而更愿意将鸡蛋放入不同篮子,分散资金投资多个项目;与此同时,有钱群体却有坐拥富余资产而没有好的投资方法的苦恼。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超额回报的非专业理财有钱人(即LP)便找到投资公司的基金管理人(即GP),提供货币资金给他们,GP汇集LP们的资金(GP也会提供少量货币资金,但更主要提供人力资本)去进行项目投资及管理,通过“你(LP)出钱,我(GP)出力”的合作模式进行资产配置,从回报中获取利润、进行分成,从而实现超额收益。

国外与国内GP、LP之间关系的差异:

在国外成熟的股权投资市场上,LP、GP职责分明、边界清晰。很多LP是养老金或者保险基金,它们通常只用考虑投资、不涉足管理,也无权过问插手GP的投资运作,在约定期限获得投资回报足矣;GP则专事投资,募完LP们的资金后,通过专业的投资、管理及退出,为LP们的资金获得N倍的价值回报,而自己也可以从中获得管理费用及未来利益分享。

但在国内的股权投资市场上,LP、GP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国内LP群体目前尚是散户多于机构的现状,GP并没有太多机会拿到机构型LP的远见长钱,而普通商业企业或个人散户出身的LP们股权投资观念尚不成熟,往往更喜欢快进快出型短钱,无法耐下心等待8~10年的超长期投资,出于对自己财富资产的不放心,LP们充满焦虑,习惯插手投资事务。

私募圈内有个流行的小故事颇能说明这种特殊现象:

一位知名外资风险投资家(GP)准备募集人民币基金,他按照国外募资惯例告诉中国投资人(LP):"你们投资后不能参与管理,平时也不能过问,每年我会给你们一份报告。"话毕,LP们走了一半,他接着对剩下的一半LP们说:"你们的投资要到八九年后才能有回报。"于是,剩下的LP们也不见身影。

段子虽然有些夸张成分,却真实地反映出当前中国LP们的两大特点:

1、中国LP不愿做自己无法参与的事情,这与国人的财富管理观念密切相关;

2、中国LP更喜欢赚快钱,远胜于长期投资,很少有LP愿意等待八九年去收获超额回报。

基于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国内股权投资运作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LP迫切希望听到市场前线GP的独到见解,GP则希望得到LP的慷慨解囊及充分信任。

中国GP、LP的类型盘点:

在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如果遇到好的GP,LP能够获得超额回报,否则,LP能获得的现金回报非常少,甚至血本无归;同样,好的LP会对GP充分信任,在长时段中耐心等待价值回报,不好的LP时常处于过度焦虑与恐惧的状态,对GP“处处猜忌、穷追猛打”,不仅干扰GP的资产配置,更让GP心生怨气。目前来看,根据行事风格及出身背景,中国的GP有三大类型,中国LP有六种类型,他们分别呈现出自身特色。

GP的三种类型:

1、专家型GP

专家型GP尽职尽责,他们一方面拥有专业的基金投资管理能力,投资布局、投资逻辑、管理能力、退出能力比较好,过往拥有不错的基金业绩和良好口碑。拿到“金主爸爸”或“老婆大人”LP们的钱后也会非常谨慎负责,时刻以为LP赚取更多倍价值回报为己任,优化资产配置,辅之以完善的投后服务及管理,选择恰当时机适时退出,力争将价值回报最大化。

这是LP心中的理想GP,也是目前GP中最受人欢迎的类型。这类GP通常分布在成熟的老牌或非常有实力的投资机构,LP竞相出资,很多LP可能根本得不到出资机会及份额。

2、蜜蜂型GP

蜜蜂型GP非常勤奋忙碌,他们的战略也是多中取胜,为了避免错过某只未来独角兽,投资经理们东奔西跑,撒尽天罗地网寻找可投项目。GP的日常状态就是:白天约见创业者,晚上继续聊项目,每周工作100+小时,一年四季忙的要死……在上万家投资机构中,蜜蜂型GP所占比例最大,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号称年看项目数万个。GP们在投资时,往往从数万个项目中分散掷石,投资几十甚至上百个,希望凭借大数原则砸中独角兽。然而,能否投中独角兽尚不能确定,但这样的战术确实让蜜蜂型GP们劳累不堪,精力太多分散,对项目及行业的思考浅尝辄止、不够深入,最终项目积压,投后管理与服务面临巨大压力,项目退出亦成难题。GP累,LP也非常着急。

3、孔雀型GP

孔雀型GP名气很大,对LP有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很多人以做他们的LP为荣。但是,现实往往并不像看起来那般美好,LP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获得孔雀型GP的投资份额,做着坐享其成、赚的盆满钵满的春秋大梦时,通常会被现实叫醒:基金存续期结束,LP却发现孔雀型GP分给他们的投资回报还不如去买理财产品。

细究其由,原因有二:

第一,深受青睐的GP们被钱冲昏了头脑,面对LP们主动奉上的金钱,他们不加节制地求大,导致基金规模随品牌影响力增大而越变越大,甚至超出了实际管理能力上限。等到投资时才发现超出实际管理能力的资金变成了烫手山芋,留也不是,扔也不是,为了把募来的钱都花出去,便慢慢偏离了原来擅长的投资策略,降低了项目标准、加快了投资节奏,为了投资而投资,成功率大打折扣。

第二,孔雀型GP获得庞大的募资后,基金规模扩大,基金管理费自然变得宽裕,饱暖思淫欲,不思进取,GP为LP赚取Carry的动力严重变弱,基金业绩自然逐步下滑、走向平庸。

这就是孔雀型GP存在的问题:好看,但容易华而不实。作为靠LP养活、为LP做事的GP,切记戒骄戒躁,时常复盘自省,不要被金钱冲昏头脑,LP也应擦亮双眼,在选择GP时,不仅看颜值,更要考察实力、检验人品。

LP的六种类型:

1、政府派

相对于民间资产,作为国有资产代言人的政府资产在招商引资、发展地方产业的初衷下,踊跃参与到政府地方引导基金中,已经成为风投资金的一个重要的募资来源,也是各大基金极力想抓住的LP派系。

2、家族派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市场经济孕育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为了进行资产配置,宗庆后、刘永好、牛根生等企业家纷纷成立家族办公室,甚至还成立了母基金,逐渐发展出一支家族派LP力量,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及母基金的投资模式也日渐成为中国投资圈的主流。

3、三方派

和二级市场情况一致,国内风投圈也多散户LP,因此,第三方募集也是中国风投资金的一个主流模式,比如宜信、格上理财等,通过代客理财来帮人募集资金,这就是所谓的三方派。

4、明星派

明星通常拥有大量资金,但他们缺乏专业能力,也没有太多时间管理,因此多会寻找基金做LP,并且能够借助自身声名为基金代言,两全其美,因此是很多基金寻找LP的首选目标。近年来,陈坤、杨幂、鹿晗等纷纷下海风投圈,也日益掀起了明星跨行投资的热潮。

5、机构派

险资、社保等机构的钱非常优质,但想要获得他们的投资却相当困难。只有在投资圈里摸爬滚打数十年,用实战业绩证明自己非常优秀,才有可能获得机构投资的青睐。

6、母基金

伴随着风投的进一步发展,母基金近两年大规模爆发,在风投市场上日渐活跃起来,也颇受GP们青睐和欢迎,一举成为LP中的一只新秀。

在国内,除少数机构派LP,大多数LP尚是普通的企业及个人。改革开放三十年造就的这批富裕企业家及富二代,因为对财富的珍视及观念的保守,转做投资时并不能完全放开手脚,更喜欢亲力亲为,插手投资,尤其是企业家转做投资人LP时,依然会沉浸在昔日创业打江山的豪情万丈中,用做实业的方法插手资本运作,宁愿自身缴纳昂贵的投资学费,也不愿对专业的GP团队给予充分信任和授权。

所以,在国内股权投资市场上,与国际惯例上LP不参与投资决策和管理的策略截然不同,而是一种“处处插手、过度参与”的异化管理决策模式:

1、LP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中占一定比例,委员会实行投票制,LP对投资决策享有投票权;

2、LP亲自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GP的投资,如果专家咨询委员会反对,投资可以被否决;

3、全部的LP和GP都派员进入投资决策委员会,投委会开会变成了"劝降会"或"双边谈判",GP想方设法说服LP。

当然,LP对GP的不信任也并非无理可寻,国内GP发展也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GP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是当前现状。

要如何解决LP、GP之间怨偶式的关系,就根本而言,最值得国内GP、LP学习的核心在于:GP学会做合格的GP,LP学会做合格的LP ,二者最大化资源,同舟共济解决问题。对私募股权投资来讲,超长期投资耗时甚长,LP与GP的合作是漫长的旅程,无论处在何种阶段,二者都应该时常复盘反省,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并在资源的整合中最大化发挥功能,适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维持长久健康的合作关系。要做到合格的GP和合格的LP,二者首先应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定各自的行为边界和行为准则,并沿着此准则行事。

在日益规范成熟的股权投资市场,未来的一个趋向是:彼此合适的LP、GP之间应该构建长期的合作关系。GP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用优秀业绩及回报吸引LP出资的同时,注重维持一些核心LP及关键LP的长期参与,不只投资GP的个别基金,而是在彼此的磨合中使LP成为该GP基金的忠实“粉丝用户”,在长期合作谋求长远发展,做一对人人称羡的“佳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Baidu
map